- 时间:
2023-11-22 - 作者: CNSO
- 来源: CNSO



7月20日,北京音乐厅,京城乐迷在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家的音乐当中感受了一把阿尔卑斯山的清凉。“阿尔卑斯的风”是这台音乐会的标题,看着这几个字就可以感受通身的凉爽,这是国交演奏家们在这炎炎盛夏带给大家的温馨的礼物。乐团优秀的演奏家们将弦乐重奏与长笛、钢琴、双簧管、单簧管、竖琴重新组合,将莫扎特、贝多芬、德沃夏克、拉威尔等几位古典音乐大师如诗如画的经典作品,带着观众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声中在阿尔卑斯山的迷人风光之中来一场美妙的旋律盛宴。

一开始看到这音乐会名字的时候,还以为几首曲子是与阿尔卑斯山有关的作品,后来发现并不是,应该是几位作曲家所处的国家都毗邻这座雄伟壮丽的山峰。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德国的贝多芬、奥地利的莫扎特、捷克的德沃夏克还有法国的拉威尔他们的国家分别处于阿尔卑斯山的不同方位。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十弦乐四重奏《竖琴》,据说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而《竖琴》则是其中一首。有趣的是标题虽然叫“竖琴”,但演奏的乐器中却没有竖琴,据说是作曲家要用弦乐的拨奏展示出竖琴般的魅力,所以后人也给这部作品起了一个“竖琴”四重奏的昵称。纳闷儿的是,这位乐圣完全可以为竖琴创作一部作品,为啥去用弦乐“模仿”竖琴的声音,我想绝不仅仅是为了炫技那么简单。刘志勇和李若云两位小提琴演奏家、中提琴演奏家张四化和大提琴演奏家张博环坐舞台中央,他们用炉火纯青的技艺、用热情饱满的琴声演绎出作曲家虽饱受耳聋打击之苦但仍心存美好的心境,当然也有内心的不安与起伏。几位音乐家虽然只演奏了这部四乐章作品的第一乐章,但在作品华丽的尾声处,人们在他们轻松轻快的拨弦之间听到了竖琴的美妙音色,这弦乐发出来的竖琴声已经超越了模拟声音那么简单,产生了一种撩拨心弦的效果,听上去像是萦绕在耳边的温柔情话。

接下来的两首是莫扎特的作品,或许很多人没有去过奥地利,但至少看过电影《音乐之声》的观众从镜头中也领略过他家乡的美景。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这里被誉为音乐天堂。在电影镜头中,人们既可以远眺阿尔卑斯山顶峰的皑皑积雪,又可以欣赏山下的鲜花盛开、溪流淙淙。有了这样的想象,人们在他的音乐中就足以画面感十足。首先是莫扎特《D大调第一长笛四重奏》 ,李若云、张四化、张博与在国交“国之骄子”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长笛演奏家刘颖茜搭档完成。总是让音符轻灵飘逸在空气中的长笛仿佛是仙乐,任何时候不管心情如何只要长笛的美妙乐音响起,感觉立刻心情舒畅起来。在刘颖茜的笛声中,一位白衣飘飘的少女在林间快乐的行走,四周万籁俱寂,只有拂面的清风从某一个方向轻轻地吹过来。那曼妙的笛声似是从静谧的林间穿越而来,听着闭目聆听想象那到底是怎样的人怀着怎样的心事奏响如此美妙的乐音。

完成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四重奏》 的则是李若云、张四化、张博与另一位“国之骄子”双簧管演奏家庞湃。相比之下,略带鼻音的双簧管更加带有歌唱性,精致短小的三乐章作品是献给朋友的友谊之歌,在华丽华贵的旋律当中感受一份直抒胸臆的美好赞颂。莫扎特作为宫廷乐师,乐曲中富有典雅高贵的气质,但意境却满是好山好水好景致,让人听起来心情愉悦,恰似游走在他家乡的美妙山水之间。
经过短暂的中场休息之后,青年钢琴演奏家李舒曼与刘志勇、李若云、张四化、张博带着德沃夏克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 优雅出场。据说,1887年,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家乡度过了一段欢愉的时光,怀着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情感创作了这部作品。悦耳的钢琴与优美的大提琴“唱”响序曲,紧跟着就是急切深沉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捷克民族的热情与热烈。

与上半场几首轻装上阵的木管乐器和弦乐之间的轻声细语的聊天式的对话相比,下半场的钢琴五重奏就相当于大部队出场,钢琴的强烈音响增强了整个乐曲以及整个音乐厅的浓烈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让大家从上半场美滋滋的惬意中迅速亢奋起来。常年旅居海外的德沃夏克,对故乡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思乡情结。在四乐章中,既有激情与欢乐,也有种近乡情怯的孤独与惆怅。偶尔会感觉,钢琴明亮的琴声像极了一位久逢的好友,用走心走肺的话语试图化解了这份忧伤的情绪。乐曲中,偶尔会有遗世独立的孤独感,但更多的是乐观开朗令人敞开心扉的欢愉。青年钢琴演奏家李舒曼气质优雅,演奏起来挥洒自如自信从容。虽然这部作品每乐章都有观众鼓掌,不符合乐章之间请勿鼓掌的剧场规矩,但笔者能感觉到那热烈的掌声中的情不自禁,有时候想只要大家开心破破戒也无伤大雅。


有趣的是,音乐会的一头一尾都有竖琴,只是开头是模拟竖琴,而最后一首作品拉威尔《引子和快板》却是真的竖琴出现在舞台上,这是这位法国作曲家为竖琴、长笛、单簧管和弦乐四重奏而作,如此配置的室内乐组合在一般的音乐会现场并不多见。同样是一首美到极致的作品,不仅是美而且阿尔卑斯无限的风光被音乐描绘的画面感十足。优美的弦乐旋律下,阿尔卑斯的山川湖泊森林河流一览无余,长笛、双簧管发出俏皮的乐音仿佛在茫茫雪原上跳跃奔走的羚羊,雪挂枝头一缕斜阳清晰而下,洒在林间的残雪上,洒在溪水间泛起粼粼的波光,还有艳丽而高贵的蓝色鸢尾花幽静的盛放,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的纯净、美好、清新、脱俗。这一次是真的竖琴声,那灵动瑰丽的叮咚之声犹如冰雪初融,那一滴一滴的雪水落入水面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响,四处寂静无声,那醉人的水滴声似是从拉威尔的年代穿到至今。这就是古典音乐的魅力,不管心有多浮躁压力有多大,只要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就会暂时的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寻找到那一丝丝的安宁。

将阿尔卑斯山的清凉,搬运到火热的北京城,音乐家们在这一晚当了一把大自然的搬运工。在燥热的夏夜,在国交演奏家的音乐中游走在满眼美景的阿尔卑斯山,惬意而又不知疲倦。这两年,北京音乐厅一直不停歇的在进行室内乐的演出,越来越多的曲目积累以及万花筒般的形式,诱导和吸引着人们在这种特殊的演绎方式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更是令人欢喜的是,刘颖茜、李若云的表现可圈可点,这些从“国之骄子”活动中出来的青年演奏家们在一次次演出历练中,台风愈加的老道、技艺愈发的娴熟,相信未来人们会看到一颗颗的新星在这个舞台上缓缓地升起。

撰稿:张学军
摄影:张学军、国之骄子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