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2023-11-19 - 作者:
- 来源: CNSO

上半年“难忘的旋律”余韵绕梁,下半年“怀旧影视金曲”再续前缘。青岛何其有幸,在金秋九月重遇天籁天团。

9月16日,“怀旧影视金曲”中国交响乐团合唱音乐会在青岛大剧院上演,同一个音乐厅,同样济济一堂的青岛观众迎来了国交合唱团的老朋友们。执棒的徐东晓既是国交合唱团的“老”指挥,也是一位正宗青岛人,这些“怀旧金曲”也是徐指驾轻就熟的曲目。凭海临风的大剧院,这一夜响彻醇厚、感性、成熟的绝美和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称得上一场“四美具,二难并”的艺术盛会。
开场一曲《英雄儿女·英雄赞歌》,领唱的声音高亢又有磁性,铺衍出宏大开阔的英雄气象,而合唱部分厚实坚定,既实现了对领唱的呼应、巩固作用,又起到了延展、补充的目的。树立合唱艺术范式,标定国字头艺术水准,《英雄赞歌》夯实了整场音乐会的审美根基。
相较于歌剧合唱、室内乐合唱,影视金曲合唱有着微妙的平衡。如何实现作品的艺术性与故事性平衡,同时在作品间保持情绪和审美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的曲目和演出段落区隔保证了观众的完美体验。从《闪闪的红星·映山红》到《血色浪漫·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领唱与合唱形成凹陷和突触,二者的结合,变形又交融,艺术活性十足。男声六重唱《红高粱·九儿》恍若纯净的圣颂,声音的体积感从穹顶之上压下来,像是为九儿搭建的神性阶梯,远超出了原作的涵义。国交合唱团阐释流行风格作品也充满新意,《时间都去哪儿了》里男声浑厚如时间不可磨灭之重,女声轻灵如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情感激荡让听者不觉落泪。
徐东晓多次担纲“怀旧影视金曲”的合唱品牌的指挥,在他看来,国交这场演出含金量非常高。首先,这些作品经过专业改编,艺术性得到了极大丰富,《青松岭》原本是单声部合唱,改编成和声版后呈现出欢快流畅、起伏跌宕的特色。《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原本两个声部,改编成四声部后,合唱的多声部魅力完全展现出来,赋予听觉全面的立体感、层次感、递进关系。其次,演出形式丰富,全面展现了合唱的仪式感和艺术性。从独唱、对唱、六重唱到混声合唱,各有特色、相互呼应、相映成趣。
压轴曲目《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这个作品特别难又特别经典,远非普通合唱团可以驾驭。在行家看来,它既有高度,有难度,而且好听,需要合唱团在高处履险如夷,在纵向精准叠构和声。徐指以丰富的手势和表情引导,人声高亢处如天风河汉,低徊处如月照花溪,让观众潸然泪下又身心沛然,能够还原神韵太难得。
演绎经典影视歌曲,唱好难,合唱唱好更难。怀旧影视金曲里像是《海霞》主题歌“渔家姑娘在海边”、《血色浪漫》主题歌“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神话》主题曲“美丽的神话”以及《铁道游击队》《冰山上的来客》等作品都由著名作曲家金巍改编,根据国交合唱团艺术特色进行“量身定制”。这种订制保持了原作的风采,又贴合了合唱团的艺术身量,兼顾了从作品到歌唱家的艺术特点,才能调出有别于金曲翻唱的“鲜劲儿”。为了让歌迷听到“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响而不躁、轻而不虚”的合唱艺术,从台前指挥、合唱团到幕后作曲家,联手贡献了完美之夜。
撰稿:米荆玉
剧照由青岛大剧院提供
编辑排版:陈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