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歌声,致敬平凡生活
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在舞台上的呈示形象,都是由“排排站”的演出形式定义的。这种传统的演出形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曾经属于合唱团的辉煌时代的具体表现和生动代言。但在文化市场趋向于多元化、观众审美更加灵活多变的当下,“排排站”看起来已经不再像是过去那样,能够满足所有人对于合唱音乐会的期待。对于历史悠久深厚、代表国家形象的国交合唱团来说,这无疑是时代命制的一道新考题。
在6月10日的这场“生活瞬间”主题音乐会上,我们惊喜地见到了国交合唱团的另一面:如果说演唱时更多的肢体动作、神态表情,已经一改平时严肃庄重的演出气氛;那么上半场的最后和下半场的开始时,合唱团团员走到台前、四散开来,向观众席投掷出纸飞机,看似随意实则有章法地道出念白,则可谓是真正地实现了音乐会表演形式上的成功突破。
担任这场音乐会指挥的金承志,同时也是所有曲目的词曲作者。他和他担任指挥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更是近年来音乐领域合唱细分市场中关注度颇高的组合。在他们所到之处,包括这场音乐会的演出场地北京音乐厅,总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这场他与国交合唱团合作的音乐会也不例外,不仅票房早早售罄,音乐会现场的实际上座率也达到百分之百。放眼国交合唱团近年来的演出项目,这场音乐会可以说是在艺术和市场的两重维度上都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也是老牌国有艺术院团与当红民营艺术团体合作的重要突破。
音乐会两个半场的曲目分别是经典旧作和委约新作,音乐会的标题“生活瞬间”,既是下半场首演的合唱套曲的题目,也是整场音乐会所有作品的共同主线。在演出的形式以外,更加值得注意和思考的,还要数音乐内容的特殊性。
大多数情况下,国交合唱团的保留曲目都具有“宏观”的特点,凸显的是大历史、大格局、大气魄,尤以《黄河大合唱》为最鲜明的代表。即使其中具有书写具体人物个性的音乐段落,也大多都是放置在群像共性的大背景下表达,例如《黄河怨》《黄河船夫曲》这样的作品。这是国交自中央乐团时期起传承下来的风格与气质,也与过去历史时期下乐团(合唱团)成员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息息相关。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交和国交合唱团固然仍是《黄河大合唱》等经典曲目的不二代言,能用演奏和演唱将观众和听众带回过去的历史场景与氛围;但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和乐团人员组成下,在守正和传承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能够反映当下时代多元化特征,尤其是真实的、具体的人的个性经历的合唱作品,这样才能答好那道新的考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瞬间”音乐会无疑是国交合唱团一次有益且大胆的尝试。
音乐会上半场的六首作品,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生命,对应《九月摇篮曲》和《来自外公的一封信》;历史,对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生活,对应《夏天的梦是什么颜色的呢?》《想要去旅行》和《彩虹》。它们的共性,恰恰在于关注当代生活、微观生活、个性生活。
对于这些因为金承志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演绎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国交合唱团这一次带来了不一样的演绎。诚如金承志在这场音乐会创排的幕后采访文章中所言,这些作品由国交合唱团来演绎,需要经历一个“翻译”的过程。在翻译成为“国交语汇”的过程中,国交合唱团的历史积淀和专业背景,润物无声之间为这些作品的音乐表达注入了更多厚重和深沉的质感——这种“质感”,或许可以同国交乐队的弦乐声部类比,就像是弦乐组由扎实的低音和宽广的动态所构成的令人感到踏实的声音。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来自外公的一封信》两部作品中,这种质感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前者的文本承载着辛弃疾老骥伏枥、鲜衣怒马的精神面貌,包含着大量标志性的用典首发;声乐创作也是既有热血、又带怅然,最后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是没有伴奏、只有念白,八个字两两一组,力度逐渐减弱。这些特点在国交合唱团的演绎之下,得到了意蕴丰富的呈现,戏剧张力和历史底色相得益彰。后者本就是感人至深的“催泪”之作,国交合唱团的成员们显然是在带着个人的情感经历在演唱,用绵延而自如的舒展和收缩,以及层次分明、色彩质朴的和声,将共情的力量投送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音乐会真正的重头戏,还要数下半场金承志接受中国交响乐团委约而全新创作的合唱套曲《生活瞬间》。这套源于国交合唱团、献给国交合唱团的作品由九个段落组成,除了最后一首之外,演唱内容全都取材于国交合唱团成员们的亲身经历,也因此在这次首演的音乐会上激发出了团员们作为具体的、真实的人的生动表现。
《生活瞬间》的九个段落中,前八个新创段落对应的多是具体的场景,其中有的写父亲、有的写母亲、有的写自己。两个直接以“生活瞬间”之一和之二为名的段落只有念白,用碎片的方式将一个个生活的瞬间布置得像是快速切换的幻灯片,将六个详细展开的故事包裹在中间;六首讲述故事的歌曲,同样配有简单的念白,担任念白的合唱团团员正是这些故事的提供者。归根结底,这是一部写合唱团、写国交合唱团的作品。一言以蔽之,在这些或演唱或念白的故事讲述中,每一位合唱团团员都是在演绎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瞬间》的器乐部分也不再只有一架钢琴,而是加上了弦乐五部、单簧管、打击乐和口琴,既丰富了配器,也能发挥出国交的人才储备。这场音乐会上,弦乐、木管和打击乐的演奏任务,都由国交乐队的演奏员们担任。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整个《生活瞬间》套曲中,埋藏着许多伏笔。例如套曲第一首《生活瞬间》的念白,看上去非常琐碎、跳脱,恰恰是真实的“生活瞬间”。这之中有留学生活、有家庭生活、有专业生活、有情感生活……最后一句似乎有些突兀,“你为什么唱歌呀?”既像是喧嚣中他人的提问乃至质问,也像是独处时的扪心自问。实际上,这是这些属于合唱团成员的生活剪影背后的一个灵魂问题,也在套曲第八首《生活瞬间》中得到了团员们的具体回答,更与套曲第九首《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直接形成了呼应。
第一首中的“彩蛋”其实还有很多。一个很小的例子是,国交男低音声部的杨杨有一句语重心长的念白,“交朋友最重要的是给双方自由”;而在第四首《我跟我先⽣是通过⽹络认识的》中,他还客串了一下证婚人,有一句“现在开始,交换戒指”。关注国交演出的观众可能还记得,今年五月的《唐·帕斯夸莱》歌剧音乐会上,正是他出演了剧中的“公证人”角色,为“帕姥爷”的婚事担任主持。当然,这层关系更多大抵还是出于巧合,却不失趣味。
《生活瞬间》中最感人的两首,一如上半场的《外公》,同样是写亲情的作品,分别是第二首《父亲的上班路》和第五首《妈妈,你在看什么》。《父亲的上班路》中,钢琴固定的节奏与弦乐持续的长线条,加之颤音琴和音束(风铃)的点缀,营造出了似乎有些氤氲的旅途气氛和像是火车行进的动态感觉——有时会令人想起金承志此前另一部合唱套曲《星河旅馆》中的《旅途》一段。虽然歌中并没有明确出现父亲的个人形象,却好像每一句都能见到他的背影。
《妈妈,你在看什么》则有更多《外公》的感觉,同样是一首真实到有些“虚假”的作品。平时人们总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似乎也暗示了,“艺术”在很多时候会习惯性地将一些残酷的棱角适当磨平,来让音乐更加符合想象中的美好。但《妈妈》和《外公》这样的作品,正是通过这些真实到极致的家长里短,让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字里行间想起自己的亲人,以及那些属于自己生活中的对话场景。演唱时,确实也有不止一位合唱团的音乐家、以及更多的观众们,都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在《妈妈》这首歌的最后,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唱出了“听说你终究会离开我,真希望我永远都长不大”。其实,提供这首歌的故事的合唱团音乐家,正是经历了母亲的突然离去。无论《妈妈》还是《外公》,音乐会上的这两首歌都与亲情、生命乃至离别在或显或隐的角度上有关。这也令人想起《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那句至理名言所说,“第一是要真诚,第二是要善良,第三是要我们永不相忘”。只要“永不相忘”,比如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将这些记忆留住,也正是这些作品对于所有人的意义所在。
《鼓楼的那个夜晚》和《小小歌唱家》则是表面上平平淡淡,内心里纵深感很强的作品。仔细想来,《鼓楼的那个夜晚》是合唱团成员们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对话。“你们之后要做什么?”既是与开头第一首《生活瞬间》里许多内容的呼应,随后的回答更表现出了千万条路自脚下起始,朝着四面八方的未知的远方延伸的感觉,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兴奋、激动、跃跃欲试,还带着一点点不易察觉的茫然和恐惧的心境。特别是最后连续的“我们去哪”,恰恰是在为这样的感觉和心境点题——当然,广阔的生活展开了自己的怀抱,于是,故事的主人公们便迫不及待地朝着它奔去。
《小小歌唱家》是《生活瞬间》套曲中唯一明确出现了主人公的段落,其中的“小康”,是国交男高音歌唱家康雅杰。这首歌也是他与过去自己的对话,用圆舞曲的形式写成。当年还是一个学音乐没有那么容易的环境,“小康”最初在村子里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他第一次听歌,是在收音机里,于是音乐会的舞台前方也摆放了一只收音机道具,任由饰演“小康”的国交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小朋友摆弄。而“小康”真正走上音乐道路,正是这首歌里唱到的——有一年村子里来了文工团,“小康”因为村里人推举上台唱了一首歌,唱完后得大家的夸赞,这也成为了他后来音乐道路的起点。这也不禁令人回想起了在第一首《生活瞬间》中,康雅杰的那句念白:“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整个《生活瞬间》组曲的最后,是重新编曲的《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这首歌原本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成立十周年时的纪念作品,曾经引起许多人的共鸣。而在演绎完《生活瞬间》的前八个段落后,用这首歌来作为结束,歌里唱的内容似乎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和更加致密的含义。
也许对于国交合唱团来说,“为什么唱歌”这个问题过去很少如此直接地面对,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始终都埋藏在每一位团员的内心里。在这场音乐会上,无论上半场还是下半场,许多具体的“生活瞬间”都很微小、很普通、甚至很不起眼,但它们都是每一个人之所以生动、可爱、立体的根基所在。生活也许微小,但每一个瞬间都不可摧毁。
将这些生活的瞬间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音乐会的点题,终究还是落在了《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的最后一句上:我歌唱的理由总是我——这场音乐会既是在向每一名可爱的合唱团团员的“小我”致敬,也为国交合唱团这个“大我”拓展了艺术的表情与形象。
更加温情的是,本场演出也是合唱团演员刘涛老师代表国交的最后一场正式演出。中央乐团时期就加入合唱团的刘涛老师,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坚守初心,将自己的青春和歌声全部献给了观众和舞台,她诠释并传承着国交精神,让我们将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刘涛老师!
撰稿:姜太行
摄影:罗维
视频制作:掌握社
编辑排版:胡实、陈婧
商演咨询热线:010-63205617